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導致肝細胞癌(HCC)的主要原因,HBV表面抗原前-S2基因突變與肝癌密切相關。
近日,來自臺灣國立成功大學、奇美醫學中心、美和科技大學和南臺科技大學的Yen等人開展研究,旨在分析腫瘤中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的表達。研究發現,存在HBsAg前S2基因突變的LHBS可作為根治性切除術后HCC復發高風險的血清標志物,相關內容發表在近期的Hepatology雜志。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免疫組化染色(n=12)和免疫印跡法(n=22)發現,HBsAg的主要組成形式LHBS在腫瘤中的表達顯著降低,然而,LHBS并沒有在腫瘤區域顯著減少,提示LHBS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表達情況保持穩定。接下來,研究者采用基因芯片分析175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術的HBV相關肝癌患者前S2基因突變情況。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血清前S2突變水平和AJCC分期是復發的兩個主要獨立高危因素。Cox比例風險分析產生了一個預測模型,表明隨著手術后時間的延長無復發生存率與之的關系,并在一個獨立的HCC隊列中進一步驗證。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表明,該模型在受試組和驗證組中的敏感性接近(AUC值分別為0.741和0.704)。
在該文章的結論部分,作者總結道:“在HBV相關HCC中,LHBS主要表達在腫瘤區域,表明它在腫瘤進展中起著特有的作用。血清前S2突變的相對水平,獨立于腫瘤分期,是HCC肝切除術后高危復發的一個重要標志物。”
原文鏈接:Yen CJ, Ai YL, Tsai HW,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Gene Pre-S2 Mutant as a High-risk Serum Marker for Hepatoma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Hepatic Resection. Hepatology. 2018 Jan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