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第9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原中國醫藥企業家年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丁建華表示,“局里已經決定取消GMP、GSP、GCP。”
談到GMP、GSP的取消問題時,丁建華在主會現場做起了“民意調查”:當丁建華說贊成取消的請舉手時,在場舉手的藥企老板不過三五個;當問不贊成的請舉手時,只有兩三個藥企人士舉起了手。面對這一問題,幾百位參會人士中猶豫不決、不敢表態的占據絕大多數。
贊成的人士認為,GMP、GSP認證時間長,過程比較麻煩,應該取消;反對者則覺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藥廠各行其是容易出錯;而這“沉默的大多數”,恐怕也是現實中的大多數,他們既不知道到底為什么要取消,也不知道取消了之后他們將迎來什么,更好?還是更壞?
▍GMP、GSP取消的原因
關于為什么取消的問題,丁建華說到,沒有GMP,沒有企業的努力,我們的制藥工業水平絕對達不到現在的高度,但是經過10多年的努力,GMP的理念需要改變。以前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能達到GMP、GSP的要求,GMP、GSP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對于現在的企業來說,GMP應該是地板,不是天花板。
對此,丁建華打了一個頗為形象的比喻:藥廠本來就應該在平地上走路,你在平地走路需要許可嗎?即使給了這個許可也不代表你就能飛。GMP、GSP在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國醫藥發展的早期,藥企需要踮腳才能夠著GMP、GSP,而現在GMP、GSP已經是藥企的低要求。如果藥企仍然把政策上的低要求當成自己的高追求,那么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如何能保證?又從何談起中國醫藥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GMP、GSP的存在反而容易讓企業懷有僥幸心理。丁建華舉例說,許多企業上午檢查通過,晚上董事長就請客吃飯發獎金。一個GMP認證的有效期是5年,非常靜態,而一個靜態指標是無法約束藥企的日常行為的。再者,企業要建立一個全生命周期理念,不能只看重GMP、GSP的通過。GMP認證是針對生產端的,許多藥廠認為藥品出廠后就與自己無關,其實并非如此。丁建華舉例說,手機、冰箱、空調都有售后服務,藥品怎么能沒有售后服務呢?沒有幾個藥企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夠覆蓋到廠門之外,但事實上體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是不良反應評價體系,這觸及到患者端,遠在廠門之外。全生命周期管理一定要打破藥品上市前后的管理界限,GMP絕對不是上市后才有的,在一期、二期、三期臨床的時候就應該按照GMP的理念去摸索。
▍GMP、GSP取消的啟示
丁建華說,許多藥企都習慣說產品質量第一,重視產品的安全有效,卻并沒有把產品質量理念跟患者聯系起來。以前企業在質量上有兩個追求:合格和通過,但是真正影響藥品品質的,除了GMP之外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其中就包括一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企業將來需要承擔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責任,未來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中的“M”是制造,而不單單只是生產這一環節。在丁建華看來,藥品品質或者藥品質量應該是能滿足患者要求的,不光包括產品的安全有效,還有配套的服務等。中國醫藥產業近20年來的高速發展更多的還只是體現在數量上,整個中國制藥行業的能力不足,但是好像沒有多少企業意識到能力缺失對產品和質量的影響。丁建華認為,人的經驗和能力相當重要,過去總在考慮GMP,卻沒有考慮人為因素和產品質量之間的關系。真正的質量是源于質量思想和質量意識,藥品是生產出來而非檢驗出來的,但是假藥同樣可以生產出來,這就體現了質量意識的重要性。那些反對取消GMP、GSP以及沉默的藥企人士,面臨的恐將是一場意識層面的風暴。
▍CDFA給藥企的忠告
丁建華在現場說到,面對檢查不用準備,事先準備反而容易能查出問題,而且,隨著檢查的頻次達到“隨時隨刻”的程度,企業幾乎是無法準備的。CFDA的飛行檢查能發現大量問題,尤其是日常檢查時沒有發現的問題,丁建華認為,有些缺陷才是真的,100%完美肯定是假的。
據透露,2017年CFDA制定了一個年度檢查計劃,檢查名單中包括466家企業。此外,CFDA正在起草相關重要文件,其中一個是藥品檢查管理辦法。對于未來的CFDA檢查模式,丁建華指出,去年有嚴重問題的企業今年將繼續被檢查,高風險企業面臨的不再是一年查一次或者幾次的問題。他還反復強調,質量管理應該是以患者為中心,而不是為了迎接檢查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