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掛牌。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官方網站名稱已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同時,領導信息一欄也進行了更新。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崔麗、王賀勝、曾益新任衛健委副主任,為黨組成員,馬奔任中央紀委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紀檢組組長,為黨組成員,王建軍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揭牌儀式并召開工作座談會。孫春蘭強調了衛健委的新使命和新理念,同時對新組建的衛健委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把預防放到更重要位置。孫春蘭強調,要把預防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加強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引導群眾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盡量少得病、不得病。
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快醫聯體建設,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基層服務能力,讓群眾信任基層,把小病、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層。
加大健康扶貧力度。加大健康扶貧力度,健全大病保障機制,著力解決因病致貧問題。
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和老齡事業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人口跟蹤監測,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銜接配套,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和老齡事業發展。
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
深化三醫聯動。繼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加快發展社會辦醫和健康產業,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壁壘,推動改革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
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要加快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充分體現勞動價值,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恒鵬認為,衛健委的成立對于基層醫療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遇。綜合以上幾點要求可以看出,進入“衛健委時代”,在“大健康”、“大衛生”的理念下,轉變思路,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基層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3月26日,衛健委舉行了場新聞發布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布會的地址選擇在北京醫院。有專家表示,這不僅是因為該院的健康科普工作得到了認可,更重要的原因是北京醫院相繼獲批“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和“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在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中保留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民政部代管的中國老齡協會改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
除了健康科普問題,人口老齡化也是衛健委場發布會重點關注的問題。
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認為,中國的老齡化問題非常特殊:一是速度快,自1999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基數大,為世界上個老齡人口突破兩億的國家;三是未富先老。
面對如此特殊而又數量龐大的老齡人口,公立醫院應如何推進健康老齡化?王建業在發布會上表示,北京醫院牽頭編寫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里面包括國民營養計劃中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的內容。今后將以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為依托,成立大型的公益性老年健康大學,以提升中國老年人群健康素養,幫助老年人主動健康,積極應對老齡化。
北京醫院常務副院長奚桓指出,老年群體與其他群體的不同之處在于,對老年群體疾病的治療不能單一地以治愈某種疾病為診療方向,而是應該綜合考慮,能夠治愈的治愈,能夠控制的控制,能夠延緩的延緩。維持每個老年人的整體健康水平,是兼顧一個人整體的、全面的診療觀念。
“下一步建設老年健康大學的戰略理念和目標就是提升中國老年人健康素養,核心就是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王建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