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消費者到基層醫療機構看一次病,一般診療費只需10元左右。據悉,一般診療費是指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的門診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含靜脈輸液費,不含藥品費、耗材費)以及藥事服務成本合并。值得一提的是,其不再單設藥事服務費。這意味著,病患能省下不少錢。
2月20日,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各地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診療費標準,原則上10元左右。要求大力推廣包括民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服務,綜合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多項收費合并
此前,衛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先診療后付費”是醫改進程中公立醫院探索簡化服務流程的一種新型付費模式。事實上,醫改實施三年多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初步建立了基本藥物制度,構建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基層運行新機制。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醫改成果,國務院就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提出了此次新政。
《意見》要求建立完善穩定長效的多渠道補償機制,全面實施一般診療費。各地須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診療費標準,原則上10元左右。要嚴格落實一般診療費醫保支付政策,將其納入基本醫保門診統籌支付范圍,按規定比例支付。
《意見》還要求,發揮醫保支付的補償作用。擴大門診統籌范圍,合理確定醫保支付范圍和支付標準。醫保支付比例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鼓勵使用中醫藥服務。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激勵與約束并重的支付制度。采取購買服務方式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給予補償。
據介紹,設立一般診療費簡化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費項目,既方便群眾就醫,又便于監管,能夠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轉變基層門診輸液率偏高的現狀,為群眾提供技術適宜的醫療服務。同步制定的醫保支付政策在不加重群眾負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醫保基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償作用。
上海的傅先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因兒子生病,他需要每日帶小孩去兒童醫院注射,每次掛號和診查費共計14元,還不包括注射費,如果按新政策,其此項費用能省50%以上。
一般診療費涵蓋了以往的多種收費項目,那么,對百姓來說,看病費用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原先掛號費只要1元錢,現在漲到4元了。”對于來自江蘇鹽城的小戴來說,這種直觀上的費用上漲讓他有些不適應。但事實上,靜下心來打打“小算盤”,一般診療費政策帶來的實惠還是顯而易見的。拿小戴的家鄉所在地鹽城來說,一個發燒輸液患者的就診費包括掛號費1元、診查費1元、靜脈輸液費6元,肌肉注費1.5元,皮試費2元,按項目收費總共需支付11.5元。若實行一般診療費10元后,實際優惠了1.5元。而且,同一診療過程內需要多次門診輸液、診查的,第一次門診按一般診療費收費,第二日起的注射、輸液和門急診留觀診查費按原收費政策規定收費。這一規定也顯得頗具人情味。
有望減少過度醫療
“實行一般診療費制度是保障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制改革的一項主要工作內容,有利于調動基層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同時防止基層醫療機構重復收費、分解處方多收費。”國家衛生部相關人員這樣解讀此次政策的出臺。
“國務院此次政策的出臺,也是順應國家和各個省的要求,至于效果如何,很難說,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可能會挫傷醫務人員積極性。”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藥企相關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直言。
“全國的一般診療費平均水平為10元,比如廣東省在制定政策時,基本上參照這個全國平均水平。”這位負責人表示,現在用10元錢一腳踢,基層醫療機構的收入估計會縮減。“在砍掉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其他收入之后,相應的政府補貼政策就需要盡快出臺,這樣才能保證改革成功且實施起來順利。”
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此次出臺一般診療費的目的,在于避免基層醫療機構的“過度醫療行為”。本次出臺的一般診療費辦法,其中已經包含了藥事服務費,對患者來說,收費大大減少,“基層醫療機構對病人的直接收費減少還是其次,由于實行‘一腳踢’政策,現在,基層醫療機構無論是開藥,還是給病人做一些治療,都沒辦法從中獲利,但從國家層面看,此舉也是希望以此遏制基層醫療機構通過‘過度醫療行為’賺錢或謀利的行為。”
文章轉載自:人民網-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