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療與醫藥電商無疑是“互聯網+”風口上為“當紅”的一大領域。即便處方藥網上銷售新政遲遲未見落地,各級醫院間處方、患者信息的共享技術基礎參差不齊,也無法阻擋互聯網與醫藥兩大行業的翹楚涌入其中。
僅2013年至今,至少有數十家傳統藥品制造、藥品分銷企業介入電商領域,被冠以醫藥電商、移動醫療概念股的上市公司更是不計其數。而騰訊、阿里巴巴、1號店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交易牌照、收購線下企業的消息也屢見報端。一場跨陣營的大戰,早已無聲打響。
在傳統企業“觸網即火”的表象解讀之下,互聯網巨頭與傳統藥品生產商、零售分銷企業對互聯網醫藥各有所需,才是背后的深層次誘因。
而在這場大戰中,以參與者的規模體量、參與環節的深度而言,上海醫藥與阿里健康可謂其中具代表性的兩位“種子選手”。從其埋線布局的思路,不難窺出當下互聯網醫藥大潮中的挑戰與機會。
一場匯聚強手的對拼
如果說醫療端的爭奪更多是為參與者流量引導做文章,那藥品實際分銷則是對線下藥房聚集、支付與配送資源的另一綜合考驗。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藥品銷售渠道資源分布中,醫院與零售渠道各占八成和兩成,而未來中國合理的分布更可能向目前美國的渠道分布比例靠攏,即醫院與零售“四六開”。
有業內聲音指出,這將是一場地域市場門檻對抗平臺資源吸引的強強對拼,電商巨頭與實體藥品零售商都有著無可替代的獨有優勢。上藥、九州通這樣的本土藥品分銷巨頭,正在加快復制海外先進電商的線上線下聯動模式。
“用美國醫藥市場模式來對比我們的模式,能看到兩者模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目前美國醫藥市場達到2000多億,其中電商占了整個零售的30%(處方藥占了一半并以每年保持10%的速度增長)?!鄙虾at藥戰略運營部總經理劉大偉表示,在處方藥的零售市場中占據主導的絕非亞馬遜或eBay這樣的北美互聯網公司,而是擁有線下資源的傳統醫藥企業。
以美國兩大藥品電商平臺CVS為例,該公司和全美第二大藥房Walgreens(沃爾格林)分別占據美國處方藥電商23%和16%的市場份額。CVS通過旗下三層藥品零售網——專業藥房Careplus、快速診所Oneminuteclinic以及CVS零售門店打造出了由點及面、滿足不同需求的藥品銷售網。
小企業有大瓶頸
諸如上藥(擁有雷允上、華氏大藥房等)、國藥(國大藥房、民生堂藥房等)、九州通(九州通大藥房)等本輪參與電商布局的綜合藥企,自身擁有眾多區域藥品零售的資源,但在進入核心市場外的區域則一直進展緩慢。
上藥電商公司透露,公司也將學習CVS的模式,打造藥品端對端的服務,為醫院端優化藥品供應、采購、庫存及物流運輸的流程,在醫院內部形成閉環銷售以節省成本,同時利用自身現有和開放吸納的藥店資源,用以承接各方處方藥的銷售,計劃初期在十大城市推廣專業藥房,以期做到輻射150公里、6小時內實現配送的目標。
而依仗著自身強大的流量優勢,阿里健康則希望籠絡高度分散在全國的中小連鎖藥房,為自己的醫藥電商落地配送。自去年末開始在河北、浙江等省推出APP上傳電子處方、藥品比價業務后,其與石家莊三大連鎖藥店樂仁堂、神威、新興藥房均達成合作。而在阿里巴巴大本營的杭州市,現已完成了和國藥、華東、老百姓等八家連鎖超過200家門店加入阿里健康網上售藥平臺的合作。
相較之下,在區域市場不足以在工商業打通優勢的中小型藥企電商,則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困難。
有知名藥企電商負責人表示,諸如新華制藥、以嶺藥業旗下的電商更多是探路者的角色,前路還不可知?!拔磥磉@些企業的電商業務都勢必要面臨和天貓、京東這樣的平臺型藥品電商競爭的挑戰,而除了其為數不多的自家產品之外,其他藥品銷售又沒有獨家權,加之本身藥店資源也比較匱乏,這都意味著其有著天然的大瓶頸?!痹撠撠熑巳缡腔貞?。